郑州国家森林城市:打造黄河流域生态明珠,建设绿色人居典范

元描述: 郑州国家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一河一山、两区两城、多廊多点”的格局,打造黄河流域生态明珠,建设绿色人居典范,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引言:

郑州市,作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近年来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并于2021年发布了《郑州市国家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这份规划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为重点,旨在打造“蓝绿交织、山河辉映”的中原森林城市群“绿芯”,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郑州”。

这份规划将郑州森林城市建设提升到更高水平,不仅注重生态保护和修复,更着力打造高品质生态服务体系,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努力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 郑州国家森林城市,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 绿色人居, 生态服务, 林业产业, 生态文明

一河一山,两区两城,多廊多点:郑州国家森林城市空间布局

规划以“一河一山、两区两城、多廊多点”的空间布局,构建郑州国家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格局,将森林城市建设融入整个城市发展,打造绿色的生态屏障,提升城市生态功能和整体品质。

1. 一河一山:

  • 黄河生态保护屏障: 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实施沿黄生态廊道绿化提升、重点郊野公园建设、黄河文化主题展示以及重要湿地保护与恢复等工程,打造邙岭森林化、大堤景观化、城市田园化的景象。
  • 嵩山生态涵养高地: 加强西部丘陵区造林绿化,充分发挥山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

2. 两区两城:

  • 西部自然山水体验区: 以巩义市、荥阳市、新密市、新郑市、登封市等西部生态涵养区为重点,推进秦岭洛河东段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开展山区生态屏障建设。
  • 东部林田共生示范区: 以中牟县、郑东新区、郑州经开区和新郑市南部平原沙区等为重点,完善提升未绿化或断档的道路,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沟河路渠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等工作,打造集生态防护、绿化美化、增产增收等功能为一体的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
  • 郑州主城区核心森林城: 着重建设和提升由西三环、南三环、北三环以及中州大道围合的生态休闲环,打造防护功能齐备、景观层次丰富、色彩搭配和谐的内部生态休闲环。
  • 郑州航空港区新兴森林城: 以航空港区为重点,开展高速铁路两侧绿色景观带建设,打造层次分明的铁路绿色风光带。

3. 多廊多点:

  • 道路、河流形成的绿色廊道: 以郑州市域内主要道路、河流水系为骨架,打造水相连、路相通、林相接的互联互通的生态廊道网络。
  • 县城、乡镇等城镇森林建设节点: 将森林城市建设向县城、乡镇和村庄延伸,大力推进乡村绿化美化,推进城乡绿化联动、整体提升。

重点任务与建设内容:打造“蓝绿交织、山河辉映”的生态格局

规划提出,要以塑造山河辉映生态基底、营造蓝绿交织大都市区、打造林田共生美丽乡村、构建互联互通的廊道网络、保护修复重要生态空间、培育健康城市森林、提供高品质生态服务、传播展示中原生态文化等八项重点任务,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提升城市生态系统质量,为人民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和服务。

1. 塑造山河辉映生态基底: 保护黄河嵩山,构筑生态格局

  • 建设环嵩山生态区域: 加强西部丘陵区造林绿化,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森林防护体系。
  • 建设沿黄河生态廊道: 按照“西部山水观光区、中部城河融合区、东部湿地修复区”建设要求,打造邙岭森林化、大堤景观化、城市田园化的景象。
  • 千顷湿地公园建设: 以水生湿生植物和季节性湿生草甸为主体,优先选种净水植物,保留现状水渠,打造绿水相依的缤纷休闲河岸。
  • 万亩滩区生态修复: 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适度干预为辅,引水入滩,营造湿地生境。
  • 山区生态涵养空间保护: 实施退耕还林,做好退化山体修复治理。
  • 自然人文魅力山麓打造: 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进行林相改造,选择银杏、海棠、栾树、山樱、紫荆等开花树、彩叶树,打造春花秋叶的珍贵彩色森林景观。

2. 营造蓝绿交织大都市区: 以绿营城、以水润城,将生态引入城市

  • 环城森林圈建设: 重点建设生态休闲环、生态文化环,打造集休闲游憩、科普教育、景观保护为一体的生态文化环,保障城市生态安全。
  • 大型生态斑块营造: 基于“休闲绿心、文化绿心、科普绿心”定位,设计主题生态绿心,打造绿色长廊,构建集中连片的大型片林斑块。
  • 城市公园体系建设: 新建和改造提升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游园,确保市民出门500米范围内有休闲绿地。
  • 城区林荫景观营造: 开展多彩林荫路建设,打造“春有花、夏有荫、秋有色、冬有阳”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效果。
  • 全域森林城市建设: 各区县(市)按照国土空间规划,结合实际情况统筹开展森林县城建设。
  • 森林城市群核心建设: 突出郑州市作为中原森林城市群“一核”地位,构建总量适宜、分布合理、功能齐全、稳定安全的都市区森林生态格局。

3. 打造林田共生美丽乡村: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具有郑州特色的和美乡村

  • 森林乡镇建设: 以镇区主要出入口绿化为重点,建设规划合理、绿量充足、配置自然、感官舒适的标志性主题景观绿化林带。
  • 保护乡村自然风貌: 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体改善,突出田园产业特色,强化黄河文化、河洛文化等地域文化符号,讲好中原故事。
  • 森林村庄建设: 以村屯绿化美化为重点,形成“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的乡村绿化景观。
  • 示范乡村创建: 以沿黄森林特色小镇、森林乡村创建为契机,打造森林乡村及“示范村”。

4. 构建互联互通的廊道网络: 打造水相连、路相通、林相接的生态廊道网络

  • 道路绿色廊道网络提升: 重点实施高速铁路两侧绿色景观带建设,开展高速公路两侧绿色廊道提升工程,以国省干道林带提升为重点,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四好”农村路建设等,提升农村路域环境。
  • 水系生态廊道网络提升: 完善提升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沿线两侧生态防护林结构和功能,开展贾鲁河—隋唐大运河故道沿线两侧景观改造提升,完善提升颍河—双洎河沿线两侧生态防护林结构和功能,以河流为骨架,串联伊洛河—汜河—索须河两岸原有绿地、林带。
  • 平原农田防护林网络: 按照“平原林网化”要求,完善提升未绿化或断档的道路,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沟河路渠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等工作,打造集生态防护、绿化美化、增产增收等功能为一体的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

5. 保护修复重要生态空间: 使自然生态系统状况根本好转,生态安全屏障坚实牢固

  • 山区生态屏障建设: 以巩义市、荥阳市、新密市、新郑市、登封市等西部生态涵养区为重点,推进秦岭洛河东段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
  • 湿地空间保育: 对典型湿地、重要水源区等自然湿地资源,实施重点保护,开展水系连通、植被恢复和质量提升工程。
  • 受损弃置地恢复: 有序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开展土地复垦、地面塌陷和地裂缝治理以及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等工程,修复受损煤矿开采弃置地生态环境。
  • 自然保护地建设: 严格落实应保尽保、应划尽划,持续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推动建立分类科学、布局合理、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
  • 野生动植物保护: 开展郑州市野生动物资源专项调查,加强黄河沿线大天鹅、小天鹅、大鸨、灰鹤等珍稀物种栖息地保护,开展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生态廊道连通建设,加强野生动物救护能力建设,开展野生植物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抢救性保护,加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

6. 培育健康城市森林: 遵循“以树为本、培育为主、结构优化、生态优先”的理念,构建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 公益林保护: 加强生态公益林监测能力建设,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 优质木材培育: 利用开发性、政策性金融贷款,营造和培育珍贵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增强优质木材生产能力。
  • 森林抚育: 实施“疏针补阔”“间针育阔”,次生乔木林清除影响目标树生长的干扰树、林下杂灌。
  • 退化林修复: 采取更替修复、择伐补植修复、抚育修复等方式修复退化林。
  • 良种壮苗培育: 加强林木良种选育与繁育技术应用研究,建设优质林木良种基地,建设高生产力种子园、采穗圃,推进优质草种选育攻关工程,大力选育优良草品种,建设草种原种基地、采种基地、实验区、储备库等。
  • 城市森林管护: 合理选择绿化树种,做到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尊重自然,因地制宜选择树木种类和营造方式,构建针阔混交、乔灌草搭配、稳定健康的近自然植物群落。

7. 提供高品质生态服务: 通过增补游憩绿地、构建城乡游憩廊道、优化游憩服务设施等举措,开展观花、赏叶、负氧离子等森林游憩环境监测预报,为公众提供高品质生态服务。

  • 生态游憩空间建设: 着重建设和提升以森林休闲、健康养生为主题的大型生态休闲游憩空间,打造“城、乡、村”多级游憩空间体系。
  • 城乡绿道网络建设: 结合黄河国家绿道郑州示范段建设工程,完善步行和自行车廊道建设,建设山水郊野绿道,连接重要生态人文魅力节点,打造集生态屏障、文化弘扬、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复合型生态廊道。
  • 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优化基地建设布局,培育科技示范户,实现林果产业规模化发展,推进郑州特色苗木花卉产业化开发,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禽、林畜、林蜂等林下养殖,培育特色林下产品,深化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培育特色经济林产业集群,发展林产加工基地。
  • 森林康养发展: 结合国家与省市森林康养基地创建等要求,对现有森林康养基地提升改造,开拓培育新的森林康养基地,在郑州市西南重点生态林区域,打造集生态建设、森林文化旅游为一体的高质量森林康养发展示范区。
  • 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重点建设嵩山少林寺景区、黄帝故里景区、康百万庄园景区、大伏羲山旅游区、黄河(郑州段)国家文化公园、荥泽古城、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方特旅游度假区、洞林湖国际旅游度假区等生态旅游基地,结合郑州沿黄美丽乡村示范带和新农村建设等工程,大力发展乡村生态休闲旅游,打造融森林文化与民俗风情为一体的特色森林人家。
  • 生态体验服务提升: 进一步完善游憩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完善游憩服务设施质量管理体系。

8. 传播展示中原生态文化: 推进郑州中原生态文化建设,建设生态科普教育场所、发展绿化和花卉会展、推进全民自然教育、开展森林生态文化活动,打造“华夏文明之源、黄河文化之魂、运河文化之美”的展示窗口。

  • 展示千年中原生态文化: 集中在郑州市城区进行展示,重点建设黄河文化主题展示区、通济渠文化主题展示区、荥泽古城文化主题展示区和大河村文化主题展示区等重点项目,强化伊洛河沿线文化资源的展示利用,串联虎牢关、飞龙顶、桃花峪、汉霸二王城等文化遗产与自然景观,借助郑汴同城一体化战略,通过文化展示区建设,促进郑州与开封两座古城的文化融合。
  • 建设生态科普教育场所: 依托大河村、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汴河遗址段、荥阳故城、西山遗址等遗址公园,对黄河文化进行内涵阐释、价值挖掘,依托嵩山世界地质公园科普基地等,建设环嵩山生态科普文化带,利用森林、湿地、流域、农田等生态资源打造特色生态科普教育场所,完善中国粮食博物馆、中原农业博物馆、郑州自然博物馆、河洛文化展示中心等生态科普展馆建设。
  • 发展绿化和花卉会展: 深化绿化与花卉文化内涵,开展插花花艺、绿化与花卉繁殖、栽培养护鉴赏等技能培训,举办绿化与花卉园艺进社区、进学校和进家庭的讲座、培训、比赛、展览等活动,利用绿博园、花卉苗木基地、城市公园、主题公园、园艺中心、植物园等推进绿化与花卉展示基地建设,开展绿化与花文化展示与宣传活动,加强牡丹、月季、蜡梅以及鲜切花、盆花等特色花卉品种推广及展示基地建设,办好地方特色绿化与花卉节庆活动。
  • 推进全民自然教育: 建设高品质自然教育场所,打造自然教育驿站、自然教育中心、自然教育学校等多种类型自然教育场所,构建郑州自然教育生态圈,引导动植物园、博物馆、农场、生态园、科研基地、学校等建设类型丰富的自然教育场所,优化郑州自然博物馆建设,加强郑州绿博园自然教育学校建设,完善场所生态文化标识解说设施,建设上下游各环节紧密衔接、各主体共同参与自然教育产业运行的完整产业链,培育新型自然教育经营主体,推广“基地+企业”“基地+社会组织”等联合运营模式,注重培育自然教育产业龙头企业、优质社会组织机构和自然教育人才队伍,发展自然教育文创产业,开发科普读物、绘本、林产品、手工艺品等自然教育产品,通过开发特色课程、开展品牌活动、建设网络平台等形式开展郑州自然教育传播与推广。
  • 开展森林生态文化活动: 以爱鸟周、湿地日、植树节、全国科普日、生态日等大型生态节日为载体,组织相应的科普教育活动,结合生态文化主题不定期举办主题征文、绘画比赛、摄影活动等生态科普教育活动、科学文化技术交流活动,以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在举办活动时注重将森林生态文化理念融入传统艺术中,继续举办海棠文化节、紫荆花展、问花节、樱花节等节庆活动,提升节庆档次,扩大社会影响,因地制宜建设义务植树基地,倡导广泛参与义务植树活动,建设机关林、劳模林、青年林等各种主题的纪念林与文化林,丰富义务植树参与形式,高质量完成义务植树任务,积极建设“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完善参与机制,开展认捐、认建、认养植树活动,充分利用多方资源,多渠道、多方式宣传郑州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以广大市民对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工作的认知度为重点,通过系统的宣传品、线下广告牌广告屏、线上媒体与网络宣传等载体,展示郑州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效,使郑州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得到公众的进一步认可。

保障措施:完善资金保障机制,强化科技支撑,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 加强组织领导: 切实加强领导,建立郑州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的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推进工作机制,依托郑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解决重大问题,持续擦亮“国家森林城市”金字招牌。
  • 强化统筹协调: 加强政策连续性、规划衔接性,做好本规划同国土空间规划、森林郑州生态建设规划等规划间的衔接,协调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与城市其它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关系。
  • 做好要素保障: 坚持把走科学生态节俭之路作为郑州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基本遵循,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优化国土生态空间布局,科学确定绿化用地,提升用地保障质量和效率。
  • 增强科技支撑: 加强科技推广应用,积极开展科学技术培训、科普知识讲座、科技成果推介会和科技下乡活动,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大力推广和利用先进成熟的育苗、造林、乡土树种驯化、果树管理等技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涉及林业、生态等多领域、多学科知识与技术的人才培养与引进。
  • 加大资金投入: 建立健全资金保障机制,完善公共财政支持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政策,将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资金纳入各级政府公共财政预算体系,加大对绿化造林、森林质量提升等投入力度,积极探索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国家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项目储备库,实行滚动管理体制,做到“资金跟着项目走”,积极筹措资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建立多元化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融资体系。

常见问题解答

1. 郑州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郑州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目标是打造“蓝绿交织、山河辉映”的中原森林城市群“绿芯”,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郑州”。

2. 郑州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是什么?

规划以“一河一山、两区两城、多廊多点”的空间布局,构建郑州国家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格局。

3. 郑州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有哪些重点任务?

规划提出八项重点任务:塑造山河辉映生态基底、营造蓝绿交织大都市区、打造林田共生美丽乡村、构建互联互通的廊道网络、保护修复重要生态空间、培育健康城市森林、提供高品质生态服务、传播展示中原生态文化。

4. 郑州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如何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规划注重生态保护和修复,更着力打造高品质生态服务体系,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努力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5. 郑州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有哪些保障措施?

规划提出五项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做好要素保障、增强科技支撑、加大资金投入。

6. 郑州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对普通市民有哪些影响?

郑州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将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提供更多的绿色休闲空间,促进林业产业发展,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结论

郑州国家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规划,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以“一河一山、两区两城、多廊多点”的空间布局,将森林城市建设融入城市发展,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提升城市生态系统质量,为人民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和服务,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郑州”奠定了坚实基础。相信随着规划的实施,郑州将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成为绿色人居的典范,为中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