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产业变革,成就高质量发展
元描述: 党的二十大以来,国企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重中之重。本文深入解析国企如何发挥政治优势、科技优势和产业优势,引领产业变革,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引言:
在党的二十大指引下,中国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肩负着引领产业变革、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使命。本文将深入探讨国企如何发挥政治优势、科技优势和产业优势,全面推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一、 政治引领:坚强领导,指引方向
国企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先要牢牢把握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1. 坚持政治引领,强化理论武装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国有经济的重要论述,将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融入日常工作,确保国企发展新质生产力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个环节,确保党委(党组)在企业发展中发挥好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
2. 营造良好生态,保障发展方向
-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将严的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国企担当者撑腰,为实干者保驾护航。
- 深化巡视整改,解决影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突出问题,确保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的廉洁高效。
二、 科技赋能:自主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力,国企要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企业的作用,引领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1. 全力推进科技攻关,突破关键技术
- 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完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积极承担重大科技任务,围绕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努力掌握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
- 打造创新联合体升级版,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科技攻关,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速推进各项攻关任务。
2. 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实现源头突破
- 高标准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与国家实验室深化长期稳定合作,积极推动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更加注重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科技问题,改变跟研模仿惯性思维,坚持正向设计、基础突破,推动科技创新从跟踪型向开创型、引领型转变。
3.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业落地
- 加快建设一批有较强行业带动力的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强化技术熟化、工程化放大、可靠性验证等转化服务能力,促进真正符合产业发展趋势的新技术脱颖而出。
- 主动开放市场和应用场景,健全产学研成果对接和产业化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定价、收益分享、激励等政策,积极推进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促进原创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三、 产业升级:引领发展,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国企要发挥产业优势,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1. 持续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 加快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不断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
- 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推动“智改数转”,加快建设数字化车间、黑灯产线等智能工厂,加快实现数字化转型。
- 带头落实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加快推进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抢占绿色发展先机。
2. 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 深入实施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围绕强化技术攻关、优化产业组织、集聚产业要素、培育产业生态、激发人才活力等关键着力点,大力发展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 超前布局、梯次培育量子科技、核聚变、生物制造、6G等未来产业,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产业领军企业。
3. 着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
- 带头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好我国产业体系“缺基少核”问题,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和节点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不断提高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 加大油气等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保持原油和天然气稳产增产,加快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风光储氢等清洁能源供给,增强种业研发能力、海外粮源及国际粮食贸易掌控能力,扩大我国在能源资源粮食等基础性保障领域的战略纵深。
四、 强化保障:深化改革,激发内生动力
国企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激发企业活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强保障。
1. 健全干部培养和激励机制,激发担当作为
- 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以及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二十字”要求,大力选用勇于担当、本领高强的企业领导人员,加强技术发展新知识、经济发展新动态、行业发展新趋势等方面培训,提高党员干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能力水平。
- 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和科学家精神,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和激励约束导向,细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做实做细合规免责机制,完善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评价方式,支持各级企业领导人员大胆试、大胆闯,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大显身手。
2. 健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汇聚创新力量
-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优化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各个环节,加大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引进培养力度,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
- 对科技创新活动给予足够的包容支持,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以创新创造为导向,面向科技人员规范开展多种形式中长期激励,让科技人员放开手脚干事业、心无旁骛搞科研。
3. 健全党建支撑保障机制,凝聚发展力量
- 把促进和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国企党建工作的重要目标,深化中央企业党建提质增效“七抓”工程和青年精神素养提升工程,创新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探索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党建工作,深入推进产学研、上下游党建联建共建,在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选树一批“两优一先”、“时代楷模”等先进典型,推动党建工作与创新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关键词: 国企,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
常见问题解答:
1. 国企发展新质生产力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国企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引领产业变革,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2. 国企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哪些关键要素?
答:国企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政治引领、科技赋能、产业升级和强化保障等关键要素。
3. 国企如何发挥政治优势?
答:国企要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确保党委(党组)在企业发展中发挥好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
4. 国企如何发挥科技优势?
答:国企要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企业的作用,加强科技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引领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5. 国企如何发挥产业优势?
答:国企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6. 国企如何强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制度保障?
答:国企要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激发企业活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强保障。
结论:
国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时代赋予的重大责任,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国企要坚持政治引领,强化科技赋能,引领产业升级,强化制度保障,不断提升自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能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谱写新时代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